"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" 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,也是人文节日。它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与祖先信仰,并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、上巳节等习俗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,它也是中华民族缅怀先辈、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记忆。
在2025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,山丹县博物馆开展清明节研学活动,组织20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。活动通过手工制作 ,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,并通过亲身实践、互动体验和跨文化交流,让参与者深入了解艾黎与何克的生平事迹,感悟“努力干,一起干”的工合精神,并促进青少年对和平、合作与发展的思考。
畅游博物馆
博物馆,作为历史的守护者、文化的传承者,以及知识的传播者,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它们不仅是物质的收藏所,更是精神的殿堂,为人们提供了与过去对话、现在考、未来展望的宝贵平台。博物馆对青少年不仅在于知识传授,更是塑造世界观、激发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课堂。
介绍清明节由来和习俗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祭祖节等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
踏青纽扣画制作
清明既是祭祖节日,也是踏青赏春的时令。纽扣画通过拼贴柳枝、风筝、春花等元素,将传统习俗转化为视觉艺术,帮助青少年直观理解清明文化内涵,它以小小纽扣为媒介,串联起文化传承、情感表达、生态意识与美育培养,让清明不再局限于扫墓,而是成为一场充满创意的春日庆典。
制作小白花
为了纪念艾黎与何克,在老师们的指导下,青少年们自己动手制作小白花。
革命烈士永垂不朽
缅怀人民先烈,就是为建设中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民先烈致敬!路易·艾黎(Rewi Alley)和乔治·何克(George Hogg)是两位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建设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国际友人,他们共同创办了山丹培黎学校,成为一段感人的历史佳话。两人放弃本国优越生活,扎根中国偏远地区,为抗战和教育奉献一生。
扫墓
一草一木一忠魂,一山一石一丰碑。艾黎与何克陵园坐落在山丹县城南山丹河北岸,南关小学西北角,占地面积2625.78平方米, 是省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朗诵活动
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氛围和意义,增强节日的仪式感, 老师带领孩子们到艾黎何克陵园进行朗诵纪念。朗诵诗词是对他们奉献精神的致敬,提醒后人珍视这种跨越民族的大爱。
圆满结束
本次活动,通过丰富的形式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艾黎与何克的感人事迹,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,结合新时代需求, 让工合精神焕发新的生机。